刘俊京
近期放弃了很多应酬,读了一些书,受益匪浅。读阅《弘一大师年谱与遗墨》,使我很受启发。
弘一大师,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其书法:早期作品“凝重厚实,舒展劲健,笔意开张”,出家后则超逸、淡诏,晚年之作,愈加谨严、明净、平易、安详,他把佛家禅意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其绘画,他是第一个把西洋绘画思想引进到中国,第一个在教学中开创裸体写生,他还是中国广告画、中国油画和木刻的先驱。其演艺,他早年在国内演过京剧,赴日本后创办春柳剧社,演出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是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其音乐,他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他也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所创作的《送别》成为经典名曲,他的《春游》则是我国最早的合唱歌曲。其篆刻,上追秦汉,近学皖诸家等,气息古厚,冲淡质朴,自辟蹊经乃精辟之极,有《李庐印谱》《晚清空印聚》存世,很多人认为弘一直是佛门法师,殊不知他是一位博修的大师。赵朴初先生曾咏叹道“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尽珍奇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如今,在市场经济商品社会的今天,利益的驱动,使人浮躁,都在忙碌的追求利益,使书法艺术成为一种商品,人们急功近利,不去博学、博修,并没有考虑艺术的存在需要文化的支撑,结果形成大批写字匠,千篇一律,作品面孔单调雷同。
书法不是单纯写字,书法应与中华文化联系在一起的,文字的由来是文化记载的需要,书法与汉字文化的结合,使我们的书法才能成为不朽,正如《左传》中所言:“言而无文,行而不远”。书法也是如此,书而无文,行而不远。我的恩师——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常说:“作字行文,文化载道,以书焕彩,赋以生机”,也就是书法文化要为社会做贡献。
中华民族已经有几千年的文化史,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则在历史的变迁中被各朝代丰富和创造流传至今,他们之所以经久不衰,究其原因正是不可磨灭的“道”在,书法亦是如此,祖先留下来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我们为什么不去获取。中国有句古谚:“马无外草而不肥,人无外财而不富。”书法亦是如此,很多人守着自我感觉良好的宝贝不放,认为自己写的蛮好了,不去从别人那获取财富,这是极其可怕的事情。
“技”近乎“道”,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欧阳中石先生曾教诲我,书本小道,要在嘱文明义,至于以为艺术乃是余事也,作字必有所宗,宗法既定,亦必有已意在焉。的确如此,其书法作品必然要含有你的意念、环境、身份、学识在内。古代书法都不是单纯的写字的,书法往往是由其他工作带动而来的,但做什么往往对其书法产生很大影响,如王羲之、颜真卿、米芾、欧阳询、宋徽宗、康有为、于右任等等,所有能传世的作品无不饱含着他们博修的结晶,就那欧阳询来说,他做率更令,就是负则掌知漏刻<时间>的官员,所以他的字工整严谨,还有很多书法家,其作品之所以能流传,正因为他们有博修的文化所在,其书法作品才能流传。
综上所述,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作为书法爱好者、书法家要沉下来,戒除焦躁,博学博修,才能不断提高文化修养,才能使自己的艺术作品丰富,才能赋以生机。切忌成为抄书匠、写字匠,要提高综合修养,现在很多书法家,在修绘画、篆刻、戏曲、音乐、舞蹈、诗词,我觉得这是个好现象,只有这样戒躁博修,才能更好地写出好作品,才能使书法艺术恒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