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画家刘俊京小品书画赏析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一段论述:“意在笔者先,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说明了艺术创作既要有客观景物这一原型,也要有艺术家的主观想象。
画家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要继承传统,创作要源于生活,要形成独立的艺术风格,要重视笔墨和画面的整体结构图。这一切都在刘俊京的书画作品里有所体现。
刘俊京小品画的特点
我们可以看到刘俊京的小品画既求深沉,严肃,也求清新、活泼,即兴而作,笔简意深。
刘俊京对于每一幅小品画创作过程中注重审美的追求和某种意境情思的抒发,多以传神抒情为主,运笔简练单纯,给人以优美、自然、舒畅、轻快、动情、纯朴、恬静的审美享受。
小品画的表现手法无论具象、抽象、意象都可自由使用,或工细或粗放可随意选择。尤其讲究笔情墨趣,最能体现一个画家的笔墨成就。刘俊京做到了。
刘俊京小品画笔墨的运用
讲究笔墨是小品画的一大特点,刘俊京认为造型简练概括是小品画的规律和笔墨特点之一。造型的简练概括是为了突出神情的表现,在这一点上,漫画的造型和神态的表现可以收到形简神生,笔简意赅的艺术效果。
小品画追求神情意趣。陈老莲画人物,不按比例造型;八大山人画鸟,鸟身怪异,鸟眼翻白;李苦禅画鹰,鹫嘴身鹰爪的综合,而刻意追求形象的独特的神情意趣。
小品画的笔墨单纯,不等于没有变化,二是在单纯中去求变化,单纯是为了是某种笔墨形态更强烈,也是为了使笔、墨、色、水的运用更加自由,更加具有探索性。比如为了发挥用水的表现功能,则要尽量在墨与色上下功夫,“墨非水不醒,醒则清而有神。”画面的墨明色清,使用水得法的结果。水在墨与色中徜徉,画面则有水气未干效果。所谓水晕墨彰,水迹墨花,水气淋漓,都是墨韵的审美赞词。其中的关键是水,要表现水的技能和效果,画小品画是最好的手法,或用水破线、破墨、破色;或清水喷洒都是为了发挥水的墨与色中的渗化作用,从而达到发挥墨色的光彩的目的。
小品画它要求笔墨轻松活泼,抒发恬静、愉悦方面的感情。古人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倪云林《论画》)既是娱乐,笔墨就不必太严谨,逸笔草草就是不求严谨;不求形似,也是不讲严谨。
小品画注重追求笔墨的审美价值,小品画的笔墨不但追求造型的立体感、空间感、质量感,还注重追求艺术表现的力度美、情感美、书法美。中国画十分强调笔墨,主要不是它的笔墨如何富有造型的表现能力,而是笔墨的特殊审美功能。所以中国画的笔墨,本质上是审美的,小品画的笔墨则更是如此。
人们欣赏小品画,正是人们审美欣赏的需要。几片兰草,数枝竹叶,一个舞姿,一幅小景,画面形象不多,却发人深思,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是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所在。
刘俊京小品画的创作
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小品画,人物不求多,景物不求全;取材不求大,但求情趣生。只要是生活中某一人的瞬间动态、表情,都可以进入小品画的创作天地。
我们看到刘俊京的小品画,多半是从生活速写中得来的。例如:《李香莲卖画》、《拾玉镯》、《一箭仇》、《二堂舍予》、《三调芭蕉扇》、《四郎探母》作品。
刘俊京的小品画常常是把自己对某一形象或某一情节、某一动作的记忆具体化。这也是艺术的追求,总是最令人感动最有审美价值的东西。
小品画也需要构思,从形象、构图到笔墨表现,都需要一番构思,顺手拈来,几笔挥洒,那只是表现时的得心应手。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看似轻松,实则艰苦。例如:《布施护福》《大德必得其福》《择善而居》作品。体现出刘俊京的艺术思想、道路、兴趣、爱好,注重情思的宣泄,注重笔墨的挥洒,各有所求,也各有所得。
刘俊京曾作为一名中医师,并别具一格将养生之道融入小品画中,告诫人们注重养生。这说明他“秉天地之气而生,法四十而成”,例如:《养生诊言选》、《养生四法》《茶能养神》作品。
刘俊京作为书法家,真、行、隶、草皆能书,尤以草书擅长,其书法大气磅礴、浑然天成。刘俊京自幼习书临帖,深谙《张猛龙碑》真谛。在刘俊京书法作品中既有方峻古朴的风格,也有俏丽秀拔的风韵。在用笔上,它方与圆兼备,点画劲健。方笔处棱角分明,圆笔处含蓄圆浑。在结字上,或端庄或活泼,或工稳或敧侧。端庄工稳者类似唐楷,活泼敧侧者有如童叟体。
无论是刘俊京的书法或是刘俊京的小品画都达到了造化自然境界。
孙国农:书法家,《中国书画报》《书法报》《书法导报》特约记者。
|